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法规全文
操作说明
法规全文 法条导读
<
>
合规网标识码:行政处罚 执法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

English
颁布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效力级别 法律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执法与督察 生效状态 在用
法规摘要 修订记录 下位法规 相关文件
全文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1月22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21年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简易程序   第三节 普通程序   第四节 听证程序   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第三条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五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六条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九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十条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一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第十二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

未登录只显示部分原文内容 继续阅读> 登录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请登录